我們在產品的設計當中,常常充滿各種了確定與不確定的因素,這些不僅包括新產品、新“面孔”的出現,還包括最終呈現給用戶的體驗度等等。那么我們該如何看待產品設計中的那些不確定呢,一起跟隨小編去看一下吧!
我們知道確定性所代表的各類因素,更加符合用戶的認知和習慣,能夠幫助用戶快速從相似競品、日常生活中將自己的認知和行為移植到新的產品使用中來,從而帶來更加快捷的使用效果;縮短用戶“熟悉”產品的進度,幫助用戶快速達到從小白用戶到中間用戶的極速“進化”。確定性的因素,也給予用戶充分的控制感,提升用戶對產品的信任度。
然而產品的不確定性是一種給用戶帶來驚喜的刺激,有時也是對用戶習慣的一種挑戰。即用戶對未來不久將要發生的事情有一定的預期,但是信息的具體內容并不確定。例如:用戶在沉浸式地在抖音上觀看內容時,由于推薦算法的影響,用戶刷出的內容大部分是自己感興趣的,因此才會不斷刺激用戶繼續瀏覽下去。
又例如Chrome瀏覽器斷網狀態下的小游戲,對用戶的焦慮感就是一個有效的緩解。本來斷網是一件很讓人急躁的事,但是突然出現的小游戲卻讓人玩得不亦樂乎。
持續的不確定性,需要給用戶帶來持續的刺激,這種持續的刺激想要做到其實很難,因為用戶很容易產生疲勞感。但是對于依靠內容消費、社交產品而言,倒是有著先天的優勢。
雖然產品設計這的不確定性能夠刺激用戶的“癢”點,提升產品的互動率或者用戶的使用時長,但是在設計過程中,對不確定性的應用,還是要謹慎,有些問題需要高度注意,避免弄巧成拙。
因此,產品設計中的不確定性要本著為用戶負責的態度,主動去降低“風險”,讓用戶能夠安心享受不確定性帶來的樂趣。